疫情之下,一个志愿者的日常

在沈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每一天,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。正如作家魏巍描述的那样,我思想感情的潮水,也在放纵奔流着。我是一个从业12年的媒体工作者,同时也是一名社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志愿者。随着工作的深入,我越来越想把我所经历一切都告诉给我的朋友们,让大家更加了解志愿者们的付出,也更加坚信我们会最终战胜疫情的决心。

本次疫情初期,我所在的小区因为有疑似密接人员而封了一栋单元楼。出于安全考虑,单位暂时让我居家办公。最初我还很高兴,因为又可以比别人多在家休息几天了。但没过多久,沈阳开始出台城市“静止”的措施,我们也面临着一轮又一轮的全员核酸检测。

我家在皇姑区明廉街道塔湾社区,这是一个人口数量多、密度大的社区。每次做核酸排队的时候,我总会发现很多是我父母辈的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在现场维护秩序。初春的沈阳咋暖还寒,当我们这些社会中坚力量裹着羽绒服在室外等着核酸检测的时候,这些叔叔阿姨们已经在寒风中忙碌了大半天了。我甚是心疼。于是心中开始悄悄萌发起一种想法,我可不可以也做点什么呢?

思想的萌芽一旦破土,就很难再控制它一心向阳的力量了。于是我开始四处留意信息,寻找可以怎样参与到抗击疫情的途径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终于在一个公众号上了解到,我们明廉街道正在招募志愿者。我马上就拨通了上面预留的电话。街道干事张佳旺很热情地接待了我,并很快将我转到了塔湾社区。

疫情的蔓延远比想象的要严峻,社区的行动速度也比想象的要迅速。在报名的当天晚上,社区干事便给我安排了任务。可能是我在3月初曾经到大东区协助过那里的人们核酸检测的缘故,社区给我安排的工作便是负责天朗园区核酸检测的扫码录入工作。

扫码的APP我会用,但是穿防护服是我之前不曾体验的。在来到检测点被要求穿好防护服工作的一刹那,整个人都感觉不自在。手忙脚乱又笨拙地穿好防护服之后,负责采样咽部拭子的医生笑着问我——感觉怎么样?我的回答是——太闷了。确实,防护服是一种既不透气又不保暖的医疗器械,穿的时候一身热汗,但坐到窗口又马上被冷风吹得透心凉。我问医生不冷吗?她飞快地回答说,早就习惯了。

第一次执行任务由于是下午,核酸检测的人不算太多,可以有一些时间和工作人员闲聊几句。通过聊天我才知道,原来这次抗击疫情的志愿者来自全市各行各业。这些志愿者在脱下防护服、红马甲之后,很可能是政府机关干部、工程师、律师、老师,甚至是美发店老板、厨师……穿上防护服大家是一团火,脱下防护服每个人又化作满天星,共同为沈阳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。

可能是个人的学习能力比较强,我现在已经开始“带徒弟”了,教新来的志愿者如何穿脱防护服,工作期间如何做好自我防护。与此同时,我录入的数据越来越快,被我收集的居民核酸检测信息也越来越多。仅仅是第三轮核酸检测,我便从早上6:30一口气工作到14:30,录入核酸采集数据1430人无一差错。当脱下防护服的时候,我发现自己的手累得连筷子都拿不稳了。

在我的职业生涯里,我曾采访过很多人。这些人的事迹让我很感动。每次采访之后,我都会想,如果换成了我,又该会怎样选择?而现实的答案是,当事情来临之际,你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,而是“干就完了”!

得出这个答案,是源于我的一次特殊经历。

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时,我被临时分配到一个任务——和医生一起去被封控的单元楼里“扫楼”(给封控区域里的居民进行上门核酸检测)。这也是我和新冠病毒距离最近的一次任务。

被封控单元楼分为AB两个单元,每个单元都有33层。为了尽快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任务,我和医生想都没想就带着核酸采样工具冲进了封控楼里。由于楼内的居民必须保持足不出户,所以我们只能一层一层地走,一家一家敲门,隔着防护服和防盗门告诉他们——我们是社区派来核酸采样的工作人员。

“扫楼”的工作对体力的消耗真的很大。由于是疫情封控区且全身都是设备,我们没有办法坐下来休息,甚至在累的时候,连大口喘气的机会都被N95口罩剥夺了。但是当每一扇门被打开,每次都能感受到人们对自由渴望的时候,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完成记录那么简单了。

当把整栋楼两个单元全部走完之后,已经是晚上8:30了。透过镜子看到刚刚脱下防护服的自己真的很狼狈——防护服的鞋套已经被磨得像纸一样薄了,轻轻一撕就破了;额头上被勒出了两道深深的印痕,显得自己老了十几岁。但一想到封控区里那些被寄予厚望的眼神,瞬间觉得自己很渺小,能做的又十分有限。

每次任务结束后,我都会认真地发一条朋友圈,记录这份特殊的经历。每次看到朋友们的点赞、“大白好帅”的留言,我忙碌了一天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。

正能量是可以“传染”的。最近我发现,社区志愿者群的人数正在翻倍增加,而我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、朋友、邻居也开始报名争当志愿者。疫情新增的感染人数远远赶不上志愿者的新增人数,难道我们还会动摇抗击疫情的信心吗?每一个春天都不会缺席,每一个你也都在迎难而上不惧害怕,平凡的我们汇聚成疫情之下的熊熊之火,照亮疫情散去的方向。如果不是亲身做过“大白”,我便不曾如此期待——希望如期而至的不只是春天,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所有人。